光开关顺铂类似物的光控抗癌活性和细胞摄取(J. Med. Chem 2024)

Posted · Add Comment

摘要 波兰雅盖隆大学等,用两个芳基偶氮吡唑配体合成了光敏顺铂类似物,能够进行反式-顺式/顺式-反式光异构化。顺式光异构体的半衰期为9天。作者在几种癌症和正常细胞系中,测定了复合物的两种光异构体的细胞毒性,并与顺铂的细胞毒性进行了比较。该复合物的反式光异构体,比顺式光异构物和顺铂更具细胞毒性,对癌症(4T1)的毒性比对正常(NMuMG)小鼠乳腺细胞的毒性更大,能够造成 4T1细胞的坏死。4T1 细胞内化的反式和顺式光异构体的光异构化分别增加和降低了存活率,反式光异构体的细胞摄取强于顺式光异构物和顺铂。这两种光异构体与DNA的相互作用比顺铂更快。反式光异构体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更强,诱导细胞谷胱甘肽水平的降低幅度大于顺式光异构物。 相关计算采用AMS软件ADF模块完成。 参考文献 Light-Controlled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Cellular Uptake of a Photoswitchable Cisplatin Analogue, J. Med. Chem. 2024, DOI: 10.1021/acs.jmedchem.4c01575

苯基邻位连接供-受体的苯并噻唑基二氟化硼化合物空间调控,用于OLED的TADF发光材料(ACS Appl. Mater 2024)

Posted · Add Comment

摘要 乌克兰利沃夫国立理工大学设计、合成了两种咔唑电子供体、苯并噻唑稠合硼杂环受体,通过苯邻位连接的染料,并对其进行了光谱研究。由于硼杂环单元的空间效应,染料在晶态时表现出不同的构象。分子间大量氢键作用、分子堆积中非常弱的π-π堆积,导致强烈的固态发光,晶体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分别为40%和18%,基于主体的发光层的光致荧光量子产率为50%和42%。 这些化合物显示出聚集诱导发光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电离势(IP)和电子亲和势(EA)值表明,所开发的染料具有良好的电荷注入能力和双极电荷传输性能。通过渡越时间测量,检测了染料层中的空穴和电子的传输。苯并噻唑基二氟化硼配合物在1.35 × 106 V cm-1 的电场下显示出1.5×10-4 和 0.7×10-4 cm2 V-1 s-1 的高电子迁移率。因此这些染料用作有OLED的发射体是非常成功的,其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 15% 和 13%。我们的研究标志着固态发射二氟化硼染料领域的一个关键进展,该染料可以作为 TADF 发射器应用于OLED。所得结果表明,苯邻位连接供体-受体染料中,受体单元的取向对 TADF 活性有显著影响。 其中逆向系间窜跃速率、自旋轨道耦合矩阵元,采用AMS软件中ADF模块计算得到。 参考文献 Sterically Tuned Ortho-Phenylene-Linked Donor–Acceptor Benzothiazole-Based Boron Difluoride Complexes as Thermally-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mitter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4, DOI: 10.1021/acsami.4c12662

基于 XRCT 数值模拟透水路面混合料在现场和实验室的渗透特性

Posted · Add Comment

一、概述 透水路面混合料的排水能力通常使用变水头渗透仪在远高于现场预期的水头下测量。在实验室中准确评估渗透性对于避免排水性能的严重高估或低估至关重要,这将会影响设计参数如孔径、出水管和排水系统,以及选择适当的级配和厚度,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路面的成本和现场预期功能。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基于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CT)建模的最新研究进展则消除了保持较低水头的实验室挑战。然而,数字图像处理(DIP)和有限体积模拟中的不当表征会导致渗透率测量和流体流动行为的显著误差。过往研究确定了在透水路面混合料中遵循 Izbash 和 Forchheimer 定律的非达西流体流动特性,本研究通过使用先进的基于 XRCT 建模方法比较不同实验室和现场水头下的达西和非达西渗透参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目前实验室测量的局限性,为开发更精确的渗透仪或更好的路面排水设计提供新的见解。 二、亮点 开发可以模拟现场水力梯度下流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型 比较实验室和现场水头下的达西和非达西渗透参数 由适当的 DIP 算法和速度获得雷诺数表征流体流动状态特性 三、试样制备和实验 使用单一尺寸和密级配骨料制备三种不同的圆柱形透水混凝土混合物试样,记为 P1、P2 和 P3。每种试样有三个,如表示为 P1-1、P1-2、P1-3。混合物中包含粗骨料、I 型水泥、高效减水剂,水灰比为 0.3。 表1:不同试样的骨料级配 采用 ASTM C1754-12 标准测定透水混凝土试样的有效孔隙率。使用变水头渗透仪测定非达西渗透系数和流动指数,施加从 150 到 25 mm的上游水头并保持恒定的下游水头,通过测量和分析流速获得渗透参数。 四、模拟 4.1 扫描和图像处理 采用西门子 Somatom Emotion 医用 X 射线 CT 扫描设备获得透水混凝土图像,体素尺寸为 0.326 × 0.326 × 0.7 mm。将扫描数据导入 Simpleware 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基于阈值分割透水混凝土试样的固体相和孔隙相,在 Simpleware FE […]

采用增材制造点阵设计增强医用植入物的功能性

Posted · Add Comment

一、概述 抗生素耐药细菌种类的增加推动了对最小化感染风险医疗器械的需求。抗菌功能可以通过修改植入物的设计实现,即并入一个局部释放治疗剂的储存库,因此维持植入物的机械功能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增材制造探索可能实现设计灵活性的机会,开发多种内部多孔晶格结构模型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装载药物体积,同时保持髋关节植入物的承载能力。 图1:髋关节植入物的 CAD设计(a)传统植入物(b)晶格设计提供装载治疗剂的孔隙空间 二、设计、模拟与制造 2.1 晶胞设计 目前二期髋关节翻修占位器的使用寿命有限且无法承受患者的全部负荷,本研究对其具有内部晶格的结构优化进行研究。晶格根据多孔金属压缩试验国际标准 ISO 13314 设计,选择压缩晶格直径 Do 和 高度 Ho 均为 15 mm的圆柱体试样,遵循 Ho = Do ~ 2 Do,试样直径与平均孔径 da 的关系为 Do ≥ 10 da。值得注意的是,M2 Cusing SLM 系统(德国 Concept Laser)的分辨率要求最小支柱直径约为 0.2 mm 才能达到可接受的零件质量。 使用 Simpleware 软件创建 8 种不同晶胞类型的压缩晶格结构。为能够加入最大体积的治疗剂,每种晶胞类型的目标体积分数(固体与孔隙的比率)以 10 为增量递减,直到在保持所有设计参数的情况下确定最低可能的体积分数。晶胞周期(沿轴填充图像域的晶胞数量)在 X、Y 和 Z 方向上相同,以 5 为步长变化。随着体积分数降低或晶胞周期增加,支柱直径会减小。因此,在确定可能的最低体积分数后,为每个压缩晶格设计最高的晶胞周期,这将为每种晶胞类型提供在 SLM 设备限制范围内的最小支柱直径。 2.2 有限元分析 在 Simpleware FE 中为每个晶格结构生成高质量的四面体网格模型,导入 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轴向施加 2300 N,底面施加所有方向的固定约束。设置 […]

添加2,5-二甲基呋喃对正庚烷/异辛烷的碳烟纳米结构演变分析:实验研究与ReaxFF MD模拟(Combust. Flame 2024)

Posted · Add Comment

研究背景 生物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性质与普通汽油和柴油非常相似。呋喃类生物燃料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具有众多优点,如生产原料主要为纤维素而非粮食以及油料作物,不会与国家粮食保障的规定形成矛盾,并且此类生物燃料与石油的能量密度相当,这样将其与石油燃料混合不会引起发动机性能结构的重大改变。2,5-二甲基呋喃 (DMF) 是一种典型的呋喃类生物燃料,具有许多优点:能量密度与汽油相似、高沸点以及不溶于水等。基于此,本文主要进行DMF对正庚烷/异辛烷的碳烟纳米结构演变研究。 研究方法 结合层流扩散燃烧实验,本文采用 AMS 软件中 ReaxFF MD方法模拟研究了2,5-二甲基呋喃掺混对正庚烷/异辛烷的碳烟纳米结构演变。 成果简介 研究表明,随DMF掺混比的增加,正庚烷/异辛烷的层流扩散火焰高度逐渐升高。在高度一致的情况下,采集到的初级碳烟颗粒数量先减小后增加;初级碳烟颗粒的尺寸也随着DMF掺杂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DMF最初抑制了正庚烷/异辛烷火焰中初级碳烟颗粒产生,随后又促进了其生长。随着DMF掺混比的增加,核壳比先增大后减小,这表明碳烟的成熟度先减小后增大。在ReaxFF MD模拟中,掺混了DMF的正庚烷/异辛烷热解过程分为:燃料在第一阶段分解,在第二阶段发生剧烈反应。碳烟前驱体持续发生反应,分子尺寸不断增大,多环芳烃(PAHs)持续增加。第三阶段,最大分子的含碳原子数缓慢增加,碳烟发展进入成熟阶段,H/C比值缓慢下降。通过ReaxFF MD模拟发现,随着DMF掺混比的增加,碳烟的成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类石墨烯结构主要集中在H/C比为0.297的区域。 图文导读 图1 图形摘要 图2 最大分子特性和最终产物生成分析: (a)在4.5 ns下最大分子的结构; (b) 在不同DMF掺混比下,在4.5 ns时最大分子的碳原子数和H/C比; (c)在4.5 ns下H2、CO和C2H2的百分比 图3 在2.7 ns时碳烟的结构图 参考文献 W. Dong, R. Hong, Y. Yang, D. Wang, B. Qiu, H. Chu. Analysis of the nanostructure evolution of soot in n-heptane/iso-octane with 2,5-dimethylfuran addition: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study and ReaxFF MD […]

基于 μCT 的纤维增强微观结构建模

Posted · Add Comment

概述 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进行基于 μCT 图像建模的有限元分析,可增强复杂材料在各种负载场景和环境下如何变形、损伤及失效的理解。为准确模拟 FRC 的性能,有限元网格必须明确表征典型微观结构的复杂性,包括波状和随机间隔的纤维、不规则形状的制造缺陷(如孔隙)、预先存在的损伤(如微裂纹)和周围基体。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将 μCT 图像数据转换为高质量网格模型的方法,并进行双轴和单轴有限元模拟。 图1:将断层扫描数据转换为高质量 FE 网格模型的步骤 扫描和图像处理 在先进光源 X 射线 μCT 光束线下对井字格尼龙 66 降落伞织物进行原位双轴加载试验,扫描设置体素尺寸为 1.3 μm。重建图像堆栈为 3.3 × 3.3 × 2.8 mm,裁剪 0.57 × 0.55 × 0.21 mm 的感兴趣区域(ROI)用于研究。使用 Zeiss Versa-500 X 射线 μCT 3D 电子显微镜对单向 AS4/8552 碳/环氧树脂复合层压板进行扫描,体素尺寸为 0.46 μm。图像堆栈最终尺寸为 430.56 × 448.04 × 436.54 μm,分别裁剪 96.6 × 96.6 × […]

【重庆大学李海涛教授】无机磷酸铵盐抑制甲烷/煤尘混合爆炸的反应行为和机理:ReaxFF MD 结合 DFT 研究(Chem. Eng. J 2024)

Posted · Add Comment

研究背景 无机磷酸铵盐粉体由于其优良的抑爆性能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关注,其对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的有效性已经在众多实验及工程现场得到充分验证,主要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无机磷酸铵盐粉体如 NH4H2PO4、(NH4)2HPO4 等对瓦斯煤尘复合爆炸压力演化、火焰传播等宏观特征的影响,然而无机磷酸铵盐粉体抑爆剂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的详细反应过程及其微观作用机理尚未了解。 研究方法 为了揭示无机磷酸铵盐粉体抑爆剂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的详细反应过程及其微观特征,研究团队采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ReaxFF-MD)与密度泛函理论(DFT)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无机磷酸铵盐在抑制瓦斯煤尘混合爆炸反应中的分子动态演变过程及潜在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为无机磷酸铵盐粉体抑制爆炸的反应进程提供了更多见解,有助于开发设计高效的抑爆剂。 图1 NH4H2PO4 及 (NH4)2HPO4 抑制瓦斯煤尘复合爆炸反应路径及作用机理 主要研究结论 相同质量分数的NH4H2PO4对CO2的抑制作用更显著,(NH4)2HPO4则生成更多H2O,在反应过程中无机磷酸铵盐抑制剂不仅对复合爆炸过程中CH4的初始反应步骤产生影响,同时吸收爆炸反应进程中的活性自由基(H/O/OH)及中间产物(CH3/CH2O)以阻抑链反应的继续发展。其中,NH4H2PO4主要通过HPO3→PO2→PO→HPO2→HPO3循环反应路径进行抑制,而(NH4)2HPO4在此基础上增加了H2PO4→H3PO4→H2PO3→H2PO4、HPO3→HPO2→H2PO3→H2PO4→HPO3两条循环反应路径。此外,NH4H2PO4的加入使C40+的分解速度下降35.3%,(NH4)2HPO4的加入使C40+的分解速度下降47.2%。同时,由于无机磷酸铵盐团聚效应及吸水效应,模拟过程中抑制剂的最佳抑制浓度表现为1:1。该浓度下,抑制剂的加入不仅延迟了复合爆炸过程中脂肪键、醚氧桥键断键的时间即煤分子分解时间,同时延迟了煤分子开环反应的时间即煤分子氧化时间。随着抑制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更易吸附大量水分子及含磷化合物,使原本开环反应后的物质重新连接而形成新的大分子基团,以阻抑反应的下一步氧化分解。 参考文献 Reactive behaviors and mechanism of methane/coal dust hybrid explosions inhibited by NH4H2PO4 and (NH4) 2HPO4: A combined ReaxFF-MD and DFT stud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DOI: 10.1016/j.cej.2024.155577

检测不同髋关节手术后髂腰肌肌腱炎的新型模拟

Posted · Add Comment

概述 髂腰肌肌腱炎通常由髂腰肌肌腱和髋臼杯之间的撞击引发,影响约 18% 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 30% 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患者。已研究开发出一种用于检测髂腰肌撞击的新型模拟,且在 THA 患者中验证。 本项目将验证扩展到 HRA 患者,比较 THA 和 HRA 患者的结果。使用 Simpleware 软件对 12 名患者的两组 CT 扫描数据进行分割、标记、导出后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能够显著预测髂腰肌肌腱炎,并在 THA 和 HRA 患者的研究中区分有症状和无症状队列。这种新颖的模拟将为术前髋臼杯的放置决策和术后髂腰肌肌腱炎诊断提供助力。 亮点 已开发并验证一种检测髂腰肌撞击的新型模拟 在 Simpleware 软件中分割和标记 CT 扫描数据 模拟可显著预测髂腰肌肌腱炎 改善术前和术后手术决策 介绍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OA)的替代手术方案。与 THA 相比,HRA 具有相同的翻修率,同时保留了更多的骨量,能够更好地恢复天然生物力学。然而,腹股沟疼痛和髂腰肌肌腱炎仍是 HRA 后的常见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髋臼植入物的偏位、前倾不足或尺寸过大等因素造成髋臼杯前缘与髂腰肌肌腱的撞击。 本研究在前期 THA 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 HRA 患者髂腰肌肌腱炎的发生机制。然后将这些结果与先前收集的 THA 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臼杯撞击和肌腱炎机制的差异。 本研究对两个假设进行检验。首先,有症状 HRA 患者队列在仰卧位和站立位的撞击程度均显著高于无症状 HRA 患者。其次,由于与 HRA 相关的髋臼杯较大,有症状 […]

极端条件下运行的锂金属电池的合理电解质设计(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24)

Posted · Add Comment

摘要 开发能够在极端条件下运行的锂金属电池电解质是一项重大挑战,并且往往因缺乏系统的溶剂筛选研究而受到阻碍。在这项研究中,通过 DFT 和 COSMO-RS 计算,来评估包含20种溶剂的190种二元混合物,以识别具有宽液体温度范围和高LiTFSI溶解度的电解质。四亚甲基砜(TMS)因其高沸点和低熔融焓而成为一种有前景的候选者,这会提高混合物中的泡点并降低共晶温度。利用具有七个σ描述符的机器学习模型,精确预测了Li和TFSI离子结合能。这些结合能主要受到强静电和范德华相互作用的影响。这种综合方法突出了DFT、COSMO-RS和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在指导电解质设计方面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Rational electrolyte design for Li-metal batteries operated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a combined DFT, COSMO-RS, and machine learning study, J. Mater. Chem. A, 2024, 12, 15792

从分子层面理解使用深共晶溶剂从酚类化合物中分离中性油(Sep Purif Technol, 2025)

Posted · Add Comment

目前从煤直接液化油中,分离酚类化合物的过程,需要解决产生含酚废水,以及产品中中性油含量不达标的紧迫问题。北京化工大学与太原师范大学合作研究中,使用 AMS 软件中的 COSMO-SAC 模型来预测深共晶溶剂(DES)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性能,并根据固液相图确定了潜在的萃取剂及其液相操作窗口。

采用低成本、稳定、高效的萃取剂 LC:TEG(1:3.3)DES 进行实验,探索实验条件的影响。通过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可视化方法,探索了结构-活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多级闪蒸联合蒸馏去除中性油的方法。建立了萃取与蒸馏相结合的工艺,得到中性油含量仅为0.31%的间甲酚产品,中性油含量首次降至1%以下,满足工业要求。

 
  • 分子动力学合集(一)CO2 对两种管线钢氢脆性的压力依赖性 本研本结合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了 CO₂ 在不同压力下对 X80 和 GB20# 管线钢氢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0  MPa 的富 CO₂ 氢气混合气氛中,CO₂ 的存在加速了 GB20# 钢的疲劳裂纹扩展。然而,CO₂ 在 10  MPa 下的促进作用相比于在 0.4  MPa 时更不显著,这是首次被发现的现象。其原因在于,随着氢气压力的升高,CO₂ 在铁表面的吸附速率降低。因此,在高压富 CO₂ 氢气混合环境中,CO₂ 难以进一步加速本就迅速进行的氢吸收过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4 90: 842-852. DOI:10.1016/j.ijhydene.2024.10.032) 重新审视 [...]
  • 探索 ScXI(X =S, Se, Te)单层材料在微电子纳米器件和光电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背景 随着二维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寻找具有优异电子、光电性能的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成为推动微电子器件和光电探测器技术发展的关键。ScXI(X = S Se Te)单层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合适的带隙、优异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良好的稳定性,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类 III-VI 族化合物,ScXI 单层不仅具备与传统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如MoS₂、WS₂)相似的二维特性,同时展现出更大的结构多样性和可调性。 目前的研究表明,ScXI 单层材料在电子器件中有望实现高开关比的场效应晶体管,并因其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的良好响应能力,在光电探测与传感应用中表现出巨大潜力。此外,其各向异性电学特性与可调带隙也为设计新型纳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因此,深入研究 ScXI 单层的电子结构、光学响应及其在微电子与光电传感器中的应用潜力,对于拓展二维材料体系的实际应用边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价值。 研究内容 宽带隙二维半导体在蓝光至紫外波段的大功率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项研究中,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cXI (X [...]
  • 无序有机半导体中可变范围逾渗传输机制的研究研究背景 新型显示技术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有机发光二极管已成为显示行业的一项关键技术。它们由无序的有机半导体构成,电荷通过这些材料传输并通常通过电荷载流子迁移率 μ 表征。在无序有机半导体中,电荷传输由载流子通过一系列分子的跳跃决定,这些分子位于一个能量无序的环境中,可以视为三维网络中的逾渗问题。对于设计和优化器件结构来说,理解其内部的物理传输机制至关重要,逾渗在无序有机半导体中的电荷传输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可变范围跳跃(VRH)对逾渗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由华南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微电子所单位合作,结合三维动力学蒙特卡洛(3D-KMC)模拟和“fat percolation”理论建模系统研究了可变范围跳跃(VRH)对无序有机半导体中电荷逾渗传输的影响,定量展示了 VRH 在纯和稀释无序有机半导体中的电荷传输机制。 图1 在无序有机半导体中逾渗电荷传输在渗透阈值时的情况 [...]
  • 人工智能自动分割工具:前庭神经鞘瘤的 3D 体积分析概述 NF 2相关神经鞘瘤病(NF 2-SWN)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染色体 22q12 上的 NF 2 基因突变引起,特征是神经系统肿瘤,如前庭神经鞘瘤(VS)、脊髓脑膜瘤和周围神经肿瘤。VS 患者可能听力丧失、耳鸣、面部麻痹、以及预期寿命缩短。 [...]
  • 标签

  • 关于费米科技

    费米科技以促进工业级模拟与仿真的应用为宗旨,致力于推广基于原子级别模拟技术和基于图像模型的仿真技术,为学术和工业研究机构提供研发咨询、软件部署、技术攻关等全方位的服务。费米科技提供的模拟方案具有面向应用、模型新颖、功能丰富、计算高效、简单易用的特点,已经服务于众多的学术和工业用户。

    欢迎加入我们!(点击链接)

  • 最近更新

  • 联系方式

    • 留言板点击留言
    • 邮箱:sales_at_fermitech.com.cn
    • 电话:010-80393990
    • QQ: 1732167264
  • 订阅费米科技新闻

    • 邮件订阅:
      您可以使用常用的邮件地址接收费米科技定期发送的产品更新和新闻。
      点击这里马上订阅
    • 微信订阅: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