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InOCI作为锂、镁和铝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Battery Energy 2025)

Posted · Add Comment

摘要 最近巴基斯坦古吉拉特与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阿联酋阿布扎比大学、沙特国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研究者们,报告了氯氧化铟(InOCl)作为有前景的电极材料,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镁离子电池(MIB)和铝离子电池(AIB)中的应用。作者基于 AMS 中的 BAND 模块,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AIMD)计算仔细研究了 InOCl 的阳极性质,以探索其结构、电子、输运和电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InOCl 比商用阳极材料储存更多的金属离子。LIB、MIB 和 AIB 的充电容量分别为 3604、4700、2820 mAhg−1,这表明 InOCl 可能是一种非常有能力的阳极材料。主体材料的开路电压分别为 Li 2.05V、Mg 1.7V 和 Al 0.95V。LIB、MIB和AIB的体积膨胀分别计算为9.12%、3.6%和15.5%,这表明主体在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具有抗膨胀的弹性。基于锂离子、镁离子和铝离子的扩散动力学和过渡势垒,研究了主体的电化学性能。LIB、MIB 和 AIB 的最小能垒分别计算为 0.20、0.80 和 0.44eV,而扩散系数值分别计算为1.14×10−9、1.1×10–11 和 0.88×10-9m2/s。此外,离子电导率的相应值分别计算为 10.32×10−2、1.1×10−2和 8.50×10−3 S/m。 参考文献 Uncovering the Potential of Layered InOCI as Anode Material in Lithium, Magnesium, and Aluminum Ion Batteries: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s, Battery Energy, […]

弯曲α-In2Se3铁电单层中的挠曲电效应研究

Posted · Add Comment

背景简介 挠曲电效应描述的是在应变梯度作用下产生电极化或在极化梯度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应力的现象。挠曲电效应普遍存在于所有介电材料中,且随着材料尺寸的降低挠曲电效应越明显。挠曲能给二维材料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性质以及调控器件性能,在可穿戴电子设备、裂纹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施加非均匀应力使材料弯曲,材料顶底面会产生方向相反的应变场。对于具有面外极化的二维铁电材料,由于顶底两个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不同,其电子态密度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二维铁电材料,铁电自发极化和挠曲电极化耦合下可能会出现更加有趣的性质。然而,应变梯度导致的挠曲电场与铁电极化场耦合机制尚不明朗。挠曲电效应调控器件性能的详细物理机理也不清楚。这严重阻碍了柔性器件的蓬勃发展。 研究内容 此项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研究了弯曲 α-In2Se3 单层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发现在 P↑ 和 P↓ 弯曲的 α-In2Se3 中可以获得两种不同的 II 型能带结构,它们呈现出相反的能带弯曲。P↑ 和 P↓ 弯曲的 α-In2Se3 中心的载流子主要分别是空穴和电子,它们主导着 α-In2Se3 p-i-n (PIN) 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流行为。该研究通过弯曲 α-In2Se3 实现了同质异质结的构筑,从而简化了器件的加工过程,并可用作机电传感器。 图1。VBM为洋红色,CBM为青色。α-In2Se3在实空间中的CBM和VBM分布:(a) P↑,(b) P↓,(c) P↑弯曲,(d) P↓弯曲。(e) 与(f) 分别为P↑和P↓的α-In2Se3在挠曲程度ε = 0.13对应的空间分段密度态;其中青色实线与洋红色实线分别标示了CBM与VBM的位置。(g) 与(h) 展示了P↑和P↓ α-In2Se3分别在未挠曲以及挠曲程度ε = 0.13时对应的空间分段CBM与VBM位置。 图2。(a) 器件示意图,其中LE为左电极,RE为右电极;(b) P↑和(c) P↓在挠曲程度ε = 0、ε = 0.09 和 ε = 0.13 时的I-V特性曲线;(d) 器件中涉及的电子结构和传输态的示意图;(e) 和(f) 分别为P↑和P↓ α-In₂Se₃在不同弯曲程度下的整流比。 图3。源漏电压Vds分别为−0.6 V、0 V和0.6 V时,不弯曲、P↑弯曲和P↓弯曲的PIN – FET的局域投影态密度(PLDOS)。红色箭头表示隧穿距离。 总结 该工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挠曲电效应能够诱导材料产生新奇的物理性质以及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并解释了挠曲电效应作用的物理机理。单层α-In2Se3挠曲导致了材料在实空间中CBM和VBM的分离,构成了Ⅱ型能带对齐的同质异质结,即通过简单的机械弯曲实现了电子-空穴对的空间分离。挠曲电场和面外偶极子耦合导致能带发生弯曲,挠曲器件相比不挠曲器件,正向电流增大,在偏压为0.8 V时,挠曲器件的电流被放大了27倍。挠曲对器件表现出“应变栅”调控行为。挠曲后的器件整流比大幅提高,相比不挠曲的器件增加了两个数量级,高达107。研究表明,挠曲电效应有助于提升器件性能。该工作为器件性能改善和柔性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创新性的策略,揭示了多物理场耦合机制,有助于挠曲电相关技术的发展。 […]

在理论计算的支持下创新 X 射线技术揭示锕系键合特性 (Nat. Comm. 2025)

Posted · Add Comment

摘要 在最近的一篇 Nat. Comm. 论文中,作者报道了一种分析锕系配合物的光谱方法的新发展,为锕系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键合性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见解角度。作者使用 M4 边共振非弹性 X 射线散射(RIXS),证实了以前在高能分辨率信号中被忽视的光谱特征,可靠地揭示了锕系化合物中局域 5f 电子的数量。 理论计算在解释实验数据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作者使用 AMS 进行配体场密度泛函理论(LFDFT 手册、教程1、教程2、教程3)计算,以破译测量的 RIXS 信号并确认其与锕系电子构型的连接。 参考文献 Bianca Schacherl, Michelangelo Tagliavini, Hanna Kaufmann-Heimeshoff, Jörg Göttlicher, Marinella Mazzanti, Karin Popa, Olaf Walter, Tim Pruessmann, Christian Vollmer, Aaron Beck, Ruwini S. K. Ekanayake, Jacob A. Branson, Thomas Neill, David Fellhauer, Cedric Reitz, Dieter Schild, Dominique Brager, […]

电控调谐扭转双层石墨烯的二次谐波极化率

Posted · Add Comment

背景简介 扭转双层石墨烯(tBLG)在“魔角”附近出现非常规超导、强关联绝缘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物理现象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双层石墨烯层间小角度扭转时,能带发生杂化,形成了具有超高态密度的莫尔平坦带。同时,扭转破坏了原有双层石墨烯的中心对称性,出现了只能在具有反演对称性破缺的材料中发生的偶数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例如二次谐波产生效应(SHG)。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Yang Fuyi 课题组用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测量了不同扭转角 tBLG 的二次谐波极化率(SHG),发现当转角 q=6° 时,其 SHG 的非线性光学极化率可以达到 2.8×105 pm2/V,其数值已经可以和单层 MoS2 等具有很强非线性光学的材料相比拟。 研究内容 近日,冯小波教授课题组研究了扭转角度和外加电场对 tBLG 二次谐波产生效应的调控研究。基于四带连续模型以及独立粒子近似,建立了扭转双层石墨烯中 SHG 的微观理论,模拟了不同入射光子能量下的SHG光谱,并用 QuantumATK 软件中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计算模块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将研究拓展到电场调制 tBLG 中 SHG 效应,发现施加外部电场可以使 SHG 极化率至少提高一个数量级。通过扭转角和外部电场的共同作用,实现了 SHG 效应从近红外到可见光波段的有效调控。 图1。(a)tBLG 摩尔超晶格示意图(b)tBLG 布里渊区 图2。tBLG 中 (a) 单光子(EVHs=ħω)共振、(b) 双光子(EVHs=2ħω)共振以及 (c) 非共振情况下的二次谐波产生(SHG)示意图。黑色实线代表实能态,虚线代表虚能态 。 图3。扭转角 θ = 9.43°tBLG 的 SHG 光谱,分别根据 (a) 独立粒子近似和 (b) QuantumATK软件中的 DFT 方法计算得出 。 图4。在不同外加电场下具有不同扭转角 tBLG 的 […]

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的微观力学模型

Posted · Add Comment

一、概述 众所周知,沥青路面内部水分的长期作用会削弱其结构,胶浆颗粒的侵蚀以及水分通过胶浆向胶浆-骨料界面的扩散均会导致材料劣化。这种劣化在冬季会进一步加剧沥青对失效的敏感性,胶浆变脆更易开裂,滞留在沥青内部的水分在冻结成冰时产生的体积膨胀会引发附加损伤。沥青路面的冻融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如水分渗透、温度、沥青组成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各组分间界面的影响。为构建包含上述所有参数的综合多尺度模型,需要开发一个结合水分渗透及相关损伤、孔隙内水分冻结引发的体积膨胀和机械损伤机制的微观力学模型。通过施加依赖于温度的体积膨胀实现孔隙冻胀,采用基于能量的损伤模型和粘聚区模型分别表征胶浆内的内聚损伤及胶浆-骨料界面的粘附损伤。为验证模型,对不同参数(冻融循环次数、微观结构级配和冻结时间)的影响进行模拟。 二、图像处理 使用开级配和密级配两种类型的沥青材料,采用 X 射线 CT 扫描获得微观结构。将获得的扫描图像数据导入 Simpleware 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基于阈值分割出骨料、胶浆、孔隙并为三个相分别设置不同的网格密度,导出高质量的 FE 体积网格模型。选择较小的子试样作为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开级配微观结构的尺寸为 20 × 20 × 20 mm,由 59.36% 骨料、29.39% 胶浆、11.25% 孔隙组成,体积网格模型包含 59125 个四面体单元;密级配微观结构的尺寸为 17 × 17 × 10 mm,由 40.33% 骨料、57.11% 胶浆、2.56% 孔隙组成,体积网格模型包含 19937 个四面体单元。 图1:(a)开级配微观结构(b)骨料(c)胶浆(d)孔隙 图2:(a)密级配微观结构(b)骨料(c)胶浆(d)孔隙 三、模拟 本研究开发的微观力学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水分输运、水到冰的膨胀、由水和机械载荷造成的损伤。首先,采用菲克第二定律模拟水分通过微观结构组分的渗透;其次,通过在孔隙中施加额外的体积应变模拟孔隙中水冻结成冰发生的膨胀;最后,使用连续介质损伤方法引入胶浆内和胶浆-骨料界面因水分和机械载荷造成的劣化。将模型嵌入到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中,未知变量(水分、损伤以及变形的粘弹性部分)通过软件内置的偏微分方程(PDE)求解计算,采用隐式求解耦合的本构方程。设置骨料和冰为线性弹性材料,胶浆为粘弹性。 表1:材料的物理特性 表2:水分的粘弹性 Prony 级数 所有微观结构在进行冻融循环前均需经历 24 h 的水分扩散过程。假设结构中孔隙初始即为完全满水状态,从而模拟极端损伤工况。扩散仅发生在从孔隙向其余两相传输的过程中,各相间所有边界均满足连续性条件。鉴于微观结构尺寸较小,假设试样中没有温度梯度。每个冻融循环后进行压缩试验,在顶部表面(不含孔隙区域)施加 0.1 MPa 压力,使用整个微观结构的有效杨氏模量评估并比较损伤演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图3:开级配微观结构(a、b)和密级配微观结构(c、d)的边界条件 通过不同工况设置验证模型,第一组针对已证实可影响冻融损伤的因素(孔隙和冻融循环次数)开展模拟,第二组研究微观结构在温度低于 […]

全瓷种植体固定义齿贴面-框架厚度的有限元分析

Posted · Add Comment

一、概述 CAD/CAM 系统和口内扫描仪等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牙科的临床诊疗、科研和生产,推动引入的新型修复材料兼具美观和耐用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效率及修复体的质量控制。3D 建模结合锥形束 CT、Micro CT、MRI 等新型成像方式开启了新颖的诊断、牙科治疗和评估技术。随着技术进步和对固定局部义齿(FPD)审美需求的增加,开发的全陶瓷 FPD 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但陶瓷贴面碎屑是导致整个假体失败的最常见并发症。 因此,为降低贴面碎屑的风险并优化修复体性能,有必要理解全瓷种植体支持式 FPD 在功能状态下的力学行为和理想设计参数。本项目基于 Micro CT 扫描数据创建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研究贴面-框架厚度比对全瓷种植体支持式 FPD 中应力分布的影响。 二、图像处理 2.1 Micro CT 扫描 种植体支持式全瓷 FPD 模型是包含两个种植体固定装置(Astra Tech Osseospeed,直径为 4.0 和 4.8 mm;Dents Plash Sirona)、定制锆基台、螺钉、水泥层和嵌入骨骼中全瓷 FPD 的组件。使用 Micro CT 扫描设备(Skyscan 1172)对两个种植体固定装置及定制基台和 FPD 进行扫描,图像像素尺寸为 34.4 μm。 图1:种植体支持式 FPD 组件的 3D 模型 2.2 创建模型 将扫描图像数据导入 Simpleware 软件,使用基于阈值的分割工具、布尔运算、形态学闭运算和 Recursive Gaussian […]

QuantumATK在大分子/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一)

Posted · Add Comment

含二价金属离子的8-羟基喹啉聚合物的光电性质 本研究利用计算化学方法,探讨了含8-羟基喹啉配体的金属聚合物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潜力。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技术分析了这些聚合物的光电性质和电子传输特性。首先,通过量子化学参数如重组能、离子势和电子亲和能,预测了聚合物的光电行为,结果显示VQ2和FeQ2是优异的电子和空穴传输材料,而PdQ2和VQ2则为最佳的电子和空穴阻挡分子。其次,通过I-V特性和传输谱分析,发现ScQ2、TiQ2、VQ2、CrQ2和MnQ2在0-2V电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尤其是CoQ2在2V时表现出最高的电导率。相比之下,NiQ2、CuQ2、PdQ2和PtQ2的电导率较低,PdQ2最差。研究结果为下一代光电和电子器件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在OLED和纳米电子器件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22, 281: 125899. DOI:10.1016/j.matchemphys.2022.125899) 一种用于检测和筛查新冠病毒的即时护理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的设计 该文献讨论了一种基于场效应晶体管(FET)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COVID-19抗原。传感器在目标分子(COVID-19抗原)吸附后立即发生特定的电流变化,表明其对COVID-19抗原的高灵敏度。在实验中,传感器的电子特性(如电流)因COVID-19抗原的加入而发生显著变化,证明了传感器的准确性。然而,加入狂犬病病毒(Rabie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并未改变传感器的电子特性,表明该传感器对COVID-19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本研究为今后的实际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指导。(Scientific reports, 2023, 13(1): 4485. DOI:110.1038/s41598-023-31679-5) SARS-CoV-2原始毒株、δ型和奥密克戎变种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与人类ACE2结合能的计算:一种密度泛函理论模拟方法 该研究文章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模拟方法,计算了SARS-CoV-2原始毒株、δ型和奥密克戎变种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 (RBD) 与人类ACE2受体结合的能量。通过不分解界面以包含长距离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计算精度。研究发现,原始毒株、δ型和奥密克戎变种与人类ACE2受体的结合能量分别为-4.76 eV、-6.68 eV和-11.77 eV。这表明奥密克戎变种与ACE2的结合更有利,解释了奥密克戎变种在流行病学上的优势。本研究结果为开发中和剂提供了分子基础。研究还通过能量分解方法,利用QuantumATK详细计算了各变种的结合能成分。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变种病毒的感染机制和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Advanced Theory and Simulations, 2022, 5(12): 2200337. DOI: 10.1002/adts.202200337) 基于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的生物传感器在COVID-19病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半经验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并研究了其电子输运特性以检测COVID-19刺突蛋白。通过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的半经验模型研究了各种电子输运特性,如透射谱、电导和电流。此外,通过研究流感病毒、轮状病毒和艾滋病毒等其他病毒的电子传递特性,验证了所开发的传感器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该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准确鉴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Nanomaterials, 2022, 12(15): 2638. DOI:10.3390/nano1215263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SARS-CoV-2受体结合域刺突蛋白与人类ACE2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研究 这篇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不同突变体的SARS-CoV-2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与人类ACE2受体的结合自由能,以探究变异株在分子层面上对病毒传染性的影响。研究的重点是计算RBD和ACE2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并且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长程量子力学相互作用,确保了结果的高精度。研究显示,B.1.1.7变异株(含有A570D和N501Y突变)的结合自由能是原始毒株的五倍以上,表明该变异株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染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不同SARS-CoV-2变异株与ACE2的结合差异,而且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深化了我们对病毒变异株传染性的理解,为新型疫苗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Heliyon, 2022, 8(8). DOI:10.1016/j.heliyon.2022.e10128)

采用分水岭分割算法评估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网络特性

Posted · Add Comment

一、概述 透水混凝土主要由开级配材料组成,包含硅酸盐水泥、粗骨料、少量或没有细骨料、外加剂和水。由于其可增加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防滑阻力)、吸收噪声等,广泛应用于路面表面。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的结构性能受到内部孔隙网络的极大影响,随着非破坏性评估技术和计算机成像技术的进步,现在通常采用 CT 扫描确定路面材料的内部结构。基于图像处理的分割算法在计算透水混凝土孔隙网络特性时可能会产生重大差异。本研究采用分水岭(Watershed)分割算法进行 CT 图像数据的分割,比较选择不同的高程函数对孔隙网络特性如孔隙体积、平面度、伸长率、形状因子、球度分布的影响。 二、图像处理 由筛分后 2.38 – 4.75 mm 的硅质骨料制造直径为 150 mm 的透水混凝土圆柱体,使用 Somatom Emotion XRCT 设备获取试样的扫描数据。将图像导入 Simpleware 软件,采用 Multilevel Otsu segmentation 工具基于图像强度直方图进行全局阈值分割,计算每个组分的像素强度阈值,使组分之间的灰度方差最大,透水混凝土被分割为孔隙相和水泥-骨料相。应用 Watershed 工具的分水岭分割算法,根据高程函数将互通的透水混凝土孔隙结构分为若干较小的孔隙,在高程函数的选项中分别使用基于梯度的 Background gradient 和基于距离映射的 Mask distance transform。 图1:(a)CT 灰度图像(b)Otsu 分割后(c)基于分水岭-梯度分割孔隙(d)基于分水岭-距离映射分割孔隙 图2:三维透水混凝土孔隙网络结构(a)未应用分水岭算法(b)基于分水岭-梯度分割(c)基于分水岭-距离映射分割 三、结果与讨论 3.1 孔隙体积分布 由未进行分水岭算法分割的孔隙结构分析可观察到,单个互通的孔隙体积约在 238000-249000 mm3 的范围内,近 187 个独立的孔隙体积均小于 1000 mm3。通过不同高程函数的分水岭分割后,基于梯度的互通和孤立孔隙体积在 1264 mm3 内,基于距离映射的在 6059 mm3 内。 […]

功能化MoS2纳米带在本征冷源晶体管中的应用

Posted · Add Comment

背景简介 随着电子设备对功耗和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场效应晶体管(FETs)在不断缩小尺寸和提高工作频率的过程中,面临着显著的功耗增加和亚阈值摆幅(SS)限制问题。为了实现更低功耗、更高性能的器件,研究者们开始探索新型材料和结构的设计。二维材料,特别是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如MoS2,因其独特的电子性能和可调节的带隙,成为了下一代FET通道材料的重要候选。 然而,尽管二维材料在FET中展现出潜力,它们仍然受到热效应的限制,导致传统FETs在亚阈值区的开关特性不理想,SS无法突破60 mV/decade的热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包括隧道FETs(T-FETs)、负电容FETs(NC-FETs)和冷源FETs(CS-FETs)在内的多种新型器件,这些器件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了开关特性,从而降低功耗。 本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探讨了功能化MoS2纳米带在本征冷源场效应晶体管(CS-FETs)中的应用。通过修饰MoS2纳米带表面官能团,研究了不同修饰对FET性能的影响,并发现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增加,SS能够突破热限制,表现出极小的值。该研究为在低功耗、高效能FET设计中应用二维纳米带材料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推动了下一代电子器件的发展。 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了功能化MoS2纳米带在本征冷源场效应晶体管(CS-FETs)中的应用,重点在于设计具有陡峭斜率开关特性的场效应晶体管,以降低功耗并提高性能。研究表明,通过模拟不同官能团修饰MoS2扶手椅型纳米带(MoS2NR)的电子特性,分析了这些修饰如何影响FET的性能,特别是对SS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F和-O-H修饰的MoS2纳米带FET性能比-H要优异,对于沟道长度为5nm的12-MoS2NR-F,其亚阈值摆幅为28 mV/decade,开/关比高达4×10 5。此外,还研究了带宽、沟道长度、偏置电压、边缘粗糙度和缺陷对MoS2NR−F场效应管性能的影响。本研究的成果为二维材料在低功耗、高效能的场效应晶体管设计中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对未来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作以“Functionalized MoS2 nanoribbons for intrinsic cold-source transistors: A computational study” 发表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图1. (a)−H端接、(b)−F端接Na=12的扶手椅型MoS2NR(12-MoS2NR−H)的俯视图和侧视图。(d)、(e)、(f)为对应的能带结构和DOS。 图2. (a)双栅12-MoS2NRs场效应管原理图。(b) 0.05 V偏置电压下12-MoS2NRs的转移特性。(c) SS和(d)开/关比(I ON/ I OFF)。 图3. (a) VG = 0.95 V和(b) VG = 1.0 V时12-MoS2NR−H场效应管的PLDOS和光电流。 图4. (a)不同带宽和(d)沟道长度的MoS2NR−F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b, e)和(c, f)分别为SS和I ON /I OFF的结果。 总结  该文献主要探讨了功能化MoS2纳米带在冷源场效应晶体管(CS-FETs)中的应用,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不同修饰官能团对MoS2纳米带电子特性的影响。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设计具有陡峭斜率开关特性的场效应晶体管(FETs),以降低功耗,并重点关注亚阈值摆幅(SS)这一关键参数。通过对MoS2纳米带进行表面官能团修饰,研究揭示了修饰对纳米带电子特性的影响,并发现合适的修饰能够显著改善FET性能,特别是在SS方面能够突破热限制,表现出极小的值。此外,研究还探讨了纳米带宽度、通道长度、漏源偏压、表面粗糙度以及缺陷等因素对FET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增加,SS能够突破热限制,表现出优异的低功耗开关特性。 参考 Functionalized MoS2 nanoribbons for intrinsic cold-source […]

自动分割工具加速定制化植入物的设计

Posted · Add Comment

概述 implantcast GmbH 公司定制植入物的 C-Fit 3D 部门每年处理约 1000 个非标准手术规划,专注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翻修病例。 implantcast 公司利用 Simpleware 软件中的自动分割工具处理患者特定解剖结构,通过基于 AI 的工具大大缩短时间,一键点击即可创建分割模型。工程师在应用反馈中强调了该工具的超高效率,特别是针对含金属伪影翻修病例扫描图像中骨骼和金属部分的区分,将分割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AI 驱动的 Bone filling 工具可以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尤其是腕骨和掌骨的分割。Simpleware 软件提供的有效工具提高了手术规划的效率,即使是具有挑战性的数据也能获得可靠的结果,某些情况下可以节省高达 100% 的时间。 亮点 implantcast 公司通过使用 Simpleware 自动分割工具显著减少手术规划前手动分割常规程序和更为复杂图像数据处理花费的时间 分割时间从 3 小时缩短到 15 分钟,甚至某些情况下一键分割的结果就能完全满足需求 Bone filling 工具也有助于分割手部骨骼等具有挑战性的病例 介绍 implantcast GmbH 公司成立于1988年,专注于内置假体技术,提供人工关节置换、肿瘤和翻修系统等的解决方案。在过去十年里,implantcast 的C-Fit 3D 部门为非标准解剖结构和手术规划定制植入物,每年处理约 1000 例。该团队专门研究肿瘤和翻修病例,并出口到 80 多个国家。该过程从患者的 CT 成像开始,然后创建虚拟骨骼模型和可用作手术输入的植入物设计。 图1:implantcast 定制部分骨盆置换植入物的工作流程 创建这些模型的一个挑战是处理患者特定解剖结构,特别是在扫描图像中骨骼和金属部分无法区分的翻修病例中。Implantcast 使用 Simpleware 自动分割工具,通过基于 AI […]

 
  • 标签

  • 关于费米科技

    费米科技以促进工业级模拟与仿真的应用为宗旨,致力于推广基于原子级别模拟技术和基于图像模型的仿真技术,为学术和工业研究机构提供研发咨询、软件部署、技术攻关等全方位的服务。费米科技提供的模拟方案具有面向应用、模型新颖、功能丰富、计算高效、简单易用的特点,已经服务于众多的学术和工业用户。

    欢迎加入我们!(点击链接)

  • 最近更新

  • 联系方式

    • 留言板点击留言
    • 邮箱:sales_at_fermitech.com.cn
    • 电话:010-80393990
    • QQ: 1732167264
  • 订阅费米科技新闻

    • 邮件订阅:
      您可以使用常用的邮件地址接收费米科技定期发送的产品更新和新闻。
      点击这里马上订阅
    • 微信订阅: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