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超低功耗和高速电子产品:基于单链碲的隧道晶体管

在小于 5.1 纳米尺度下,遂川场效应晶体管(TFETs)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低开态电流(Ion)、较高的漏电流(Ileak)。本文通过设计环栅(GAA)结构的单链碲(1Te)TFETs,使亚阈值摆动(SS)特性在近六个数量级的漏电流范围内得以保持,从而克服了上述挑战。通常,最大 Ion 和最小 Ileak 之间存在权衡关系,但本文优化设计的 5.1 纳米 GAA 1Te TFET 突破了这一常规。其快速开启特性导致超低的 Ileak(7.9 × 10⁻¹⁰ μA/μm)和高的 Ion(1352 μA/μm),性能优于其他基于低维材料设计的 FETs。这些优异性能归因于 1Te 的优势特性,包括中等带隙、各向异性有效质量和缩短的电场屏蔽长度。更为关键的是,该器件展现出数字电子器件的关键性能指标,满足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对高性能与低功耗器件的双重要求,显示出其作为节能、高速电子开关的巨大潜力。我们的研究有望推动对亚 5.1 纳米准一维材料 TFETs 的进一步探索,并为其性能优化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Materials Today Physics, 2024, 40: 101313. DOI:10.1016/j.mtphys.2023.101313)
高k栅电介质WSe2 / SnSe2隧穿场效应晶体管中的量子输运

该研究通过量子输运模拟,探讨了采用不同高介电常数(high-k)栅介质材料的 WSe₂/SnSe₂ 隧穿场效应晶体管(TFET)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高-k 栅介质材料(如 TiO₂ 和 La₂O₃)可以使得电子穿隧长度缩短,传输效率提高,电子穿隧概率增大。其中,采用 TiO₂ 栅介质的优化器件在导通状态下实现了 1560 μA/μm 的电流和 48 mV/dec 的亚阈值摆幅(SS)。此外,研究还发现,器件性能受 underlap 区域的影响,且使用 La₂O₃ 介质的器件可以缩小至 3 纳米,同时满足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对高性能器件的要求。(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 201: 149-156. DOI:10.1016/j.jmst.2024.01.098)
多态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范德华异质的各向异性输运和铁电极化

该研究旨在开发高密度、多状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 α-tellurene/In2Se3 范德华异质结构的面内铁电隧道结(in-plane FTJ)。通过铁电极化控制金属-半导体转变,实现了在不同传输方向上的各向异性隧穿电阻比(TER),并且在低偏压下TER保持在 5×104 % 以上。此外,结合各向异性传输和铁电极化,器件可实现四个独立的存储状态,无需擦除步骤即可在这些状态之间直接切换,从而简化了操作流程,为多状态非易失性存储器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Physical Review Applied, 2024, 22(6): 064016. DOI: 10.1103/PhysRevApplied.22.064016)
边缘修饰的锯齿形GeS纳米带器件的可调电子特性和显著的负微分电阻效应:第一性原理研究

该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方法,探讨了通过氢(H)、氟(F)和氯(Cl)原子对锯齿形锗硫(ZGeSNRs)纳米带边缘进行单侧和双侧修饰对其结构、电子和输运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边缘修饰消除了悬挂键,提高了纳米带的稳定性。单侧修饰保持了ZGeSNRs的金属性质,而双侧修饰使其表现出半导体特性。此外,某些修饰结构展示了强烈的负微分电阻(NDR)效应,其中氢修饰的 ZGeSNR 在 0.49–1.07 V 的偏压范围内,峰谷电流比达到 1.01×105,显示出在低功耗高性能纳米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潜力。(Surfaces and Interfaces, 2024, 46: 104201. DOI:10.1016/j.surfin.2024.104201)
二维XYN3 (X=V, Nb, Ta;Y=Si, Ge):有前途的光电探测器材料

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方法,系统地构建并研究了单层XYN₃(X=V、Nb、Ta;Y=Si、Ge)材料及其相关的p-i-n同质结结构。研究发现,这些单层材料具有稳定的半导体特性,间接带隙范围为 1.23至2.13 eV,在可见光范围内表现出强吸收能力。基于 VSiN₃ 和 TaSiN₃ 的 p-i-n 同质结在模拟中显示出优异的光电性能,最大光电流密度分别达到 21.43 和 18.48 A/m²,光响应度分别为 0.61 和 0.55 A/W。这些结果表明,VSiN₃ 和 TaSiN₃ 基的 p-i-n 同质结在光电探测器和光伏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Surfaces and Interfaces, 2024, 54: 105160. DOI:10.1016/j.surfin.2024.10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