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本页面的其他翻译:
  • zh

adf:bondboost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Bond Boost: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中新键形成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展示如何使用Bond Boost加速方法,驱动非催化“环氧化物-胺”的聚合反应,以生成高度交联的环氧聚合物结构:

注意:Bond Boost的某些设置,有可能导致无法还原出实际反应机理(详见下文对Bond Boost机理的解释)。

版本要求AMS2020.101及其以上。(分子结构下载)

本文以ReaxFF分子动力学为例说明,但实际上也适合BAND、Mopac、DFTB分子动力学。Bond Boost方法非常适合于加速反应中的新键形成。

模型

创建混合物模型:

这里为了清晰的看到加速过程,只添加了2个BisF分子,1个DETDA分子。

Bond Boost机理:为了用Bond Boost加速反应,用户需要定义若干对原子距离,根据这些距离,Bond Boost算法外力对这些“原子对”施加拉力或者推力,促使键形成或断裂。在此期间,反应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仍然具有热力学随机性。 具体推力、拉力何时作用?我们可以在下面的参数设置中看到。

对于当前的反应,“原子对”的距离是指N原子与环氧基末端C原子之间的距离,以及环氧基O原子与胺基中最接近的H原子之间的距离:

定义Bond Boost

本文中,我们会定义出4种原子,将这四类原子,设定为4个Region

  • 所有环氧基末端C原子,命名为CT(C Terminal)
  • 所有N原子,命名为AllN
  • 所有H原子,命名为AllH
  • 所有O原子,命名为AllO

创建CT、AllN等4个Region

这里有一个技巧,在分子个数较多的时候非常有用:这个体系里面有2个DETDA,我们可以选中其中一个DETDA的环氧基末端C原子,为这两个原子创建一个分区,并改名为CT,

然后:

所有DETDA分子的环氧基末端C原子都被添加到该Region了。

创建其他Region(选中一个H原子,然后菜单Select - Select Atoms Of Same Type则所有H原子都被选中,然后创建RegionAllH,N、O可以类似操作):

基于4种Region定义Bond Boost参数

“原子对”距离数值如下所示:

我们希望当前存在成键的“原子对”断开,没有成键的“原子对”能成键。因此对于成键的“原子对”,当它们的距离在定义区间时,就给它一个推力,对于没有成键的“原子对”当它们距离距离在定义区间时,就给它一个拉力,达到如下图所示的效果:

所以实际上如果拉力、推力应用过度,就会显著改变机理,如果是对机理研究,需要注意使用哪些条件可以不破坏机理。

那么参数设置如下:

注意:

  • Bond Boost lifetime,指该每次作用多长时间?这里设置成了3万步,一般可以设置为2000或3000
  • Number of instance,指同时加速反应的个数
  • 这些“原子对”的选择是循环、首尾相连的:1~2、2~3、3~4、4~5、5~1。但实际上也可以是键链,例如1~2、2~3、3~4,也可以是链和环的组合。系统会监测这些键的长度范围,如果达到条件,就会施加外力。如果有多个组合满足条件,就会选择其中距离最短的一组施加外力
  • 最后一对是所有的H和MD中出现的第一个原子CT中C靠近的N原子,也就是第一对中的N-AllN
  • Rmin、Rmax是“力”的作用范围,也就是当前面两种原子距离在该Rmin ~ Rmax之间时,施加一个外力
  • 以上设置是根据经验选择的

然后设置具体的力的大小,以及方向(推/拉):

  • R0指目标键长,例如O-H这里设置目标键长是1.5埃,而施加外力的区间是3.0~5.5埃,程序会判断为施加“拉力”。目标键长并不需要精确,估算一个值即可,因为它主要用来生成力的大小。也可以看到,这个拉力基本上不会改变机理,只是碰撞的几率提高了。
  • 2-3之间在1.2~1.5埃时存在外加推力,因为底部2~3的目标键长是2.5,比1.5大
  • 从区间、目标来看,拉力只是促使“相遇”,实际上并没有干扰机理。
  • 后面两个数值也是力大小公式中的数值,其中一个是正比项,另一个是指数项。公式参考:https://www.scm.com/doc/OldReaxFF/BondBoost.html

一般性分子动力学参数设置

加速效果

在Movie中可以看到很快就发生了预期的聚合反应:

当然里面有改变机理的“推力”因素的原因,否则不会这么快发生反应,本文使用这些条件,只是为了演示Bond Boost的作用。

adf/bondboost.1646390269.txt.gz · 最后更改: 2022/03/04 18:37 由 liu.jun

© 2014-2022 费米科技(京ICP备14023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