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adf:nci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adf:nci [2018/06/26 12:31] – [原理] liu.junadf:nci [2020/12/01 17:13] (当前版本) – 移除 liu.jun
行 1: 行 1:
-======非键作用NCI: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原理===== 
-RDG(Reduced Density Gradient):s = 1/2·$(3π^2)^{-1/3}$·|∇ρ|·$ρ^{-4/3}$,版本号大于2017.113,ADF模块计算结果中,在View窗口可以查看RDG空间分布。 
  
-NCI用于识别非共价相互作用,例如范德华相互作用、氢键、空间位阻。NCI出现的区域具有三个特征(即,NCI考虑到了电子密度、RDG、Hessian迭戈本征值这三项): 
-  - 低电子密度; 
-  - 低RDG值; 
-  - 电子密度Hessian本征值中的第二个值$λ_2$为负值或者非常小的正值。 
- 
-具体说明如下: 
- 
-对于单个分子,密度较大的区域RDG较小,密度较小的区域RDG较大。对于二聚体,分子间有弱相互作用,在密度较小的区域,出现RDG值突然变得很小的异常位置。这些位置,实际上是由于分子间临界点(CPs,Critical Points)电子密度的湮灭所致(所以NCI一般出现在CP的位置)。这些位置就是NCI的位置。 
- 
-$∇^2ρ(r)$的符号,可用于确定作用类型,电子密度的二阶梯度有三个本征值:$λ_1$≤$λ_2$≤$λ_3$。在原子核区域三个本征值都是负值,因为电子密度处于局域极大值点;在共价键区域,有一个正本征值,两个负本征值,也就是:$λ_1$<$λ_2$<0,$λ_3$>0;在位阻、原子间存在拉伸的区域,有$λ_3$>$λ_2$>0。因此$λ_2$的符号可以用来区分“键”($λ_2$<0)与“非键”($λ_2$>0)。λ值的计算,参考:[[adf:elfatbcps]] 
- 
-作用的强度可以由电子密度本身来表征:NCI区域电子密度越大,表示NCI作用越强。 
- 
-=====如何计算得到===== 
-在ADF模块的基本单点计算结果中,就可以生成NCI信息。生成方法:ADF LOGO > View > Add > Isosurface: Double(+/-) > Select Field > Properties > NCI SCF 
- 
-即可看到: 
- 
-{{ :adf:nci1.jpg?500 }} 
- 
-如果计算时增加设置:ADFinput > Properties > Other: Etot,Bader,Charge Transsport.. > Bader(AIM) >Critical Points, bond paths and atomic properties, 
- 
-则可以在View中点击Properties > AIM(Bader),看到CP与NCI的关系(NCI设置为透明:窗口底部的ISO surface: Double > Show Details > Opacity设置为20~50之间的数值即可,数值越小越透明): 
- 
-{{ :adf:nci2.jpg?500 }} 
- 
-其中红色小球是键临界点的位置,白色小球是原子的位置。可以看到这个二聚体的氢键临界点在NCI区域内 
adf/nci.1529987469.txt.gz · 最后更改: 2018/06/26 12:31 由 liu.jun

© 2014-2022 费米科技(京ICP备14023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