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ReaxFF-热导率方法2:T-NEMD方法结合传热功率统计

热导率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模型:

建模与参数设置

确定好热传导区域,剩余的两头就是热源和热漏,如下图所示,红色区域为热源,绿色区域为热漏,热量通过中间环,分别向上、向下传递(注意周期性,如果不明白,请参阅:周期边界条件

设置普通的分子动力学参数(这里使用的是 UFF 力场,使用 ReaxFF 某个力场或者机器学习力场,类似设置即可):

注意:

分别设置热源、热漏的温度系综:

注意上图中Atoms in Region,选择了对应的Region。

保存并运行作业。

结果分析

1,dE/dt的求取

SCM → Movie 选中默认的能量曲线 del 键删除 → MD Properties → NHCTstat2Energy:

双击坐标轴,选择右侧 Analysis 栏,再选择 LineaRegression 栏,对该曲线进行线性回归拟合: 由于笔者 Movie → Graph → Try To Use Time On E-axes 勾选了,因此曲线的横坐标一般会是时间而非帧数。由于前面的很长时间开始体系热传递还没有达到平衡,因此应该等到足够的时间之后,曲线斜率稳定之后,拟合斜率稳定的这部分数据,因此我们这里作为示意,选择从 10 万 fs 后的数据开始拟合(因为总的模拟时间是 20 万 fs,因此拟合范围为 10 万 fs),然后点击 OK,即得到拟合直线与原始曲线合并显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拟合的时候,忽略了前 10 万 fs 的数据。直线数据的标题(上图右上角),可以看到直线斜率为 5.39×10${-5}$ eV/fs(单位为纵坐标单位 ÷ 横坐标单位)

如上文所说,取其一半即 dE/dt = 2.695 ×10${-5}$eV/fs

2,热传导横截面积

Model → Lattice,下图中可见,对本例而言,S = a × c = 281.96919 Å$^2$

3,热传导距离

选中对应的两个原子,即可显示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

带入文中开头的公式中,换算为国际单位制即可求得热导率。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