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反应力场模拟和同位素示踪法探究焦炭在混合气氛气化中H2O-Char与O2-Char的相互作用(Fuel 2023)

Posted · Add Comment

相关背景 气化是一种在高温下生产合成气的含碳固体燃料热化学转化技术,且污染物排放量非常低,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发电领域。理想单一气氛气化在实际工业中应用很少,大部分是混合气氛气化,在混合气化过程中多种气氛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燕山大学赵登课题组采取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H2O-Char与O2-Char协同作用机理。研究得出在混合气氛下,水蒸气的存在抑制了O2-Char气化,而氧气对H2O-Char气化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H2O/O2气氛中,混合气氛整体气化反应性是由O2对H2O-Char的作用与H2O对O2-Char的作用叠加共同决定的。 实验研究 本研究首先利用微型流化床和在线质谱仪开展气化实验,研究了单水、单氧和混合气氛下焦炭气化速率,为了剥离Char-H2O气化与Char-O2气化的相互影响,更好地观测到O2和H2O分别对于Char-H2O气化和Char-O2气化的影响,采用氧同位素示踪技术,将混合气氛O2/H2O单独标记,研究Char-H2O气化与Char-O2相互之间的单一影响。利用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实验,检测混合气氛下Char-H2O/Char-O2反应路径之间的相互影响。 AMS模拟 利用AMS软件ReaxFF模块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实验结果验证。首先,从Fidel Castro-Marcano等人通过透射电镜建立的煤焦模型中选取7种多芳烃层(C127H25O2、C115H25NO3、C111H25N2O2、C107H25NO2、C99H24NO3、C94H23NO3、C84H22NO3)。然后将其堆叠在一起,形成初始的焦炭模型C1037H241N10O26。模拟使用的是NVT系综。将焦炭模型定位在周期性盒子中,随机添加小分子,建立3种不同气氛比例的反应系统。为了在所有反应系统中维持相似的压力,系统密度均设定为 0.15 g/cm3。图1是4%O2/20% H2O体系、4%N2/20% H2O体系和4%O2/20% N2体系的模型图。每个反应系统首先在300 K下进行20 ps的弛豫,然后在3500 K下进行1000 ps的ReaxFF MD模拟。采用CHON-2019力场用于描述 Char/O2/H2O 反应体系。 图1 (a) 4%O2/20% H2O体系,(b) 4%N2/20% H2O体系,(c) 4%O2/20% N2体系(焦炭模型中,C:灰色,H:白色,O:红色,N: 蓝色;H2O:以黄色标记整个分子;O2:以青色标记整个分子) 图2表示的是不同气氛下C的转化率和转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在不同气氛下C的转化率可以用公式(1)来描述。由图2可知,在反应初期,混合气氛下C的转化速率大致相当,随着反应的进行,不同混合气氛下C的转化速率开始发生变化。混合气氛(20%H2O + 4%O2)>混合 气氛(20%H2O + 2%O2),说明氧气的加入对于整体的气化性是促进作用。这与前文的气化性试验的规律一致。    其中,X表示C转化率,YCO、YCO2、YC1-4和YZ分别表示CO的数量,CO2的数量,C1-4的数量,总的C原子数。 图2  不同气氛下碳的转化率 在AMS软件输出的数据表格中,对CO和CO2中氧的来源进行标记追踪,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产气可以获得Char-H2O与Char-O2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CO中O的来源只有三种,分别来源于Char、H2O、O2。与CO相比,CO2中O的来源较为复杂,分别有H2O+O2、H2O+Char、O2+Char、H2O、O2、Char六种。对比O来源不同的CO与CO2的数量,分析O2-Char和H2O-Char之间的影响。 图3表示的是焦炭在混合气氛下CO与CO2生成曲线。在混合气氛下气化, CO和CO2中的氧产生主要是来源于H2O气化和O2气化。产气CO和CO2只有小部分(<20)来源于焦炭自身。 图3  焦炭在混合气氛下CO与CO2生成(COO2代表氧来源于O2的CO) 由图4a可知,在不同气氛下COO2+COO22的产量整体上是增长的趋势,但是产量差异较大。相比于单氧气氛,水蒸气的加入使得COO2与COO22的产量明显减少。这表明在混合气氛下,水蒸气的存在明显抑制了氧气的气化。与同位素实验所得“水蒸气的存在抑制了氧气的气化”结论相吻合。 图4 不同气氛下COO2+COO22和COH2O+COH2O2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4b可知,在不同气氛下COH2O+COH2O2的产量整体上是增长的趋势,产量略有差异。相比于单水蒸气气氛,氧气的加入使得COH2O与COH2O2生成速率更快,产量更高。这表明在混合气氛下,氧气对焦炭-水蒸气气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5  不同气氛下焦炭结构的变化 图5表示的是单氧(20%N2+4%O2)、单水(20%H2O+4%N2)和混合(20%H2O+4%O2)气氛下,焦炭结构的变化情况。 在单氧与单水气氛中焦炭结构均呈现为多个芳香烃片与片之间的连结形成更大的芳香烃结构;而在混合气氛中焦炭结构则表现为芳香烃片未连结、独立存在的结构。说明在混合气氛下,芳香烃片与片之间更难连结形成更大的芳香烃。在混合气氛气化过程中氧气可以抑制由水造成焦炭结构的卷曲,降低焦炭的芳香度,使得焦炭结构呈平面网格结构,增加了焦炭边缘活性位点的数量,从而增强气化反应性。这也与原位实验所得“氧气会破坏芳香环的共轭结构,降低焦炭的芳香度”结论相对应。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焦炭气化反应路径,例如图6表示的是混合气氛气化过程中焦炭边缘气化反应的某一路径。初始反应涉及来源于氧的O与多环芳烃片上的C相连形成六元环(图6a),然后C-O键的断裂形成了C-C=O的支链(图6b),最后来源于水的OH与支链上的C结合,脱离出CO。而该现象在这两种气体反应路径中普遍存在,因此,可以认为在混合气氛中普遍存在同一反应区域的相互作用,氧气易于开环,水再与支链反应。 图6  混合气氛气化过程中焦炭边缘反应路径-1(260 ps ~280ps)(H2O:整个分子用黄色表达,黄色原子都来源与水分子;O2:整个分子用青色表达,青色的原子都来源于氧分子) 在焦炭-H2O/O2混合气氛气化中,O2促进焦炭中的芳香环的裂解,形成了更多的脂肪链状碳,降低焦炭的芳香度,使得由O2形成的O基团和煤焦形成更多的碳氧复合物C(O),从而形成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即增加了煤焦表面活性位点的数量,促进了煤焦-H2O的气化反应性。这也与原位实验所得“氧气会破坏芳香环的共轭结构,形成脂肪链状碳”这一结论相对应。 总结 […]

煤气化过程中CuFe2O4改性膨润土对元素Hg的吸附-氧化作用研究(Fuel 2022)

Posted · Add Comment

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煤气化过程中存在的重金属Hg释放污染问题展开研究,针对Hg元素的释放特征,将CuFe2O4改性膨润土引入到煤气化过程实现Hg元素的原位吸附-氧化-脱除。本研究中融合了实验和热力学的技术方法,首先研究了CuFe2O4活性组分对煤气化过程中Hg的脱除效果。然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CuFe2O4对Hg的吸附和氧化作用机理。该研究表明CuFe2O4改性膨润土作为一种高效、可回收的矿物吸附剂,为煤气化过程中Hg的脱除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 Fig.1 Role of CuFe2O4 in elemental mercury adsorption and oxidation on modified bentonite for coal gasification 要点1: 通过还原-氧化方法制备的CuFe2O4改性的膨润土增加了煤气化过程中吸附剂表面吸附Hg0的活性位点,使膨润土具有有效的磁性能,如图Fig. 2和Fig. 3所示。与纯膨润土相比,CuFe2O4改性的膨润土能够将更多的Hg0转化为Hg2+和颗粒状汞[Hg(P)],表现出更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此外,CuFe2O4改性的膨润土在煤气化高温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如图Fig. 4所示。 Fig. 2. The morphologies of 30 wt%CuFe2O4/Ben. (a) and (b)SEM; (c)XRD; (d) Magnetization Fig. 3. The Hg0 removal performances with Ben and 30 wt%CuFe2O4/Ben.Changes in Hg0 with time;(b) Distributions of Hg with Ben and 30 wt%CuFe2O4/Ben Fig. 4. The regeneration […]

 
  • 标签

  • 关于费米科技

    费米科技以促进工业级模拟与仿真的应用为宗旨,致力于推广基于原子级别模拟技术和基于图像模型的仿真技术,为学术和工业研究机构提供研发咨询、软件部署、技术攻关等全方位的服务。费米科技提供的模拟方案具有面向应用、模型新颖、功能丰富、计算高效、简单易用的特点,已经服务于众多的学术和工业用户。

    欢迎加入我们!(点击链接)

  • 最近更新

  • 联系方式

    • 留言板点击留言
    • 邮箱:sales_at_fermitech.com.cn
    • 电话:010-80393990
    • QQ: 1732167264
  • 订阅费米科技新闻

    • 邮件订阅:
      您可以使用常用的邮件地址接收费米科技定期发送的产品更新和新闻。
      点击这里马上订阅
    • 微信订阅: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
  •